飲料就算去冰仍然會有冰塊冷卻茶水
冰櫃絕不可能天天洗
過濾水的濾心是否有定期更換真的看店家良心
有人知道濾心不換其骯髒程度比廁所馬桶還髒嗎?
[炎炎夏日,民眾為了消暑紛紛購買飲冰品,因此,臺北市政府
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飲冰品的衛生安全及品質,自入夏起
針對散裝飲冰品及配料抽驗,第1波共計抽驗150件,其中3件
散裝飲冰品經初、複抽結果仍超過衛生標準限量,不合格率2.9%。
本次抽驗105件散裝飲冰品,檢驗衛生指標菌(生菌數、大腸桿菌
群及大腸桿菌),初抽結果有15件不符規定,經通知業者限期改善,
複抽後茶七盞的烏瓦紅茶(含冰塊)、清心福全錦西店的冬瓜菁茶
(含冰塊)及芋頭大王的芋頭冰仍不符規定。
配料抽驗均符合標準
因 此,對於不符規定業者,北市衛生局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
第17條及同法第48條第4款之規定,處分新臺幣3~300萬元罰鍰。
另本次抽驗45件配料 (粉圓、芋圓、湯圓、仙草、椰果等),檢驗
防腐劑(苯甲酸、己二烯酸、去水醋酸)、甜味劑(糖精、環己基
(代)磺醯胺酸鹽)、著色劑及性狀等,檢驗結果均 符合規定。
大腸桿菌為監測指標 顯示衛生狀態
臺北市衛生局表示,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,
或是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,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群過多,
雖不是食品中毒病原菌,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,卻足以顯示該
產品衛生狀態不良。
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,即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、食材、器具
、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,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,至於
常溫保存更是微生物繁殖的最佳環境。
衛生管理要做好 降低汙染食材率
除 抽驗飲冰品外,並輔導業者重視製作過程及自主管理情形,包括產品品
質衛生、人員衛生、環境衛生等管理,如從業人員應重視個人衛生做好定
期體檢,手上有傷口 時應即刻停止調理食物,以避免污染食材、注意冰箱
儲存溫度管控等。最後,衛生局也提醒民眾,在選購飲冰品時,可透過5點
觀察店家衛生環境,以避免購買到衛 生不佳的東西:
1)現場製作販售場所之環境是否衛生?
2)盛裝容器是否清潔?
3)有無蚊蠅、蟑螂出沒?
4)冰品原料有無加蓋?
5)服務人員是否經常洗手?]
新聞引用自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B3%BC%E8%B2%B7%E9%A3%B2%E5%86%B0%E5%93%81%E8%AC%B9%E8%A8%985%E9%BB%9E-%E9%81%BF%E5%85%8D%E7%94%A2%E5%93%81%E5%8F%97%E6%B1%99%E6%9F%93-043000954.html